nanttny

漂泊在远方,领悟在心中。发现生活中的美丽,了解美妆的文化,享受生活,活在当下。

《非暴力沟通》:提出的建议,越清晰越好!

107、如果双方同意在作出答复前先准确地重述对方的观点,那么,达成协议的时间将可以比平时缩短一半。

106、作家约瑟夫·坎伯(Joseph Campbell)说道:“为了幸福,必须把‘别人怎么看我’这个问题放在一边。”

105、我已经不再把他的话看作是对我的攻击,而注意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。

104、一般来说,如果一个人在说话时有明显的情绪,他一般会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。

103、首先,在对自己的理解没有把握时,我们需要对方的确认。

102、在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,将鼓励人们主动表达自己。

101、在倾听他人的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之后,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。

100、试图分析问题妨碍了我们与他人的联系。

99、在亲友感到痛苦时,我们应该想办法使他们好受一点。然而,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们的状况。

98、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:“不要急着做什么,站在那里。”

97、法国作家西蒙娜·薇依(Simone Weil)写道:“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,不仅十分罕见,而且非常困难。那简直是奇迹;那就是奇迹。

96、以色列哲学家马丁·布伯(Martin Buber):“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,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,一张新的面孔,我们从未见过,也不可能再次见到。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,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。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。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。”

95、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,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。

94、有时我们只是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表达形式,而忘记了它所服务的目的。

93、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,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,那么,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。

92、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。

91、一旦人们认为我们是在强迫他们,他们就会不太想满足我们的愿望。

90、我们越是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,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越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。

89、如果我们在过去常常指责他人,那么,我们的请求很可能就会被看作是命令。而一个经常受到指责的人也会倾向于将请求解读为命令。

88、听到命令时,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:服从或反抗。

87、在了解对方的反应时,我们要能意识到我们想了解的是哪方面的内容,并提出明确的请求。

86、在确认对方已经明白后,我们常常会急于了解对方的反应。一般来说,我们关心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:

对方此时此刻的感受;对方正在想什么;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。

85、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。

84、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,表达越清楚,我们就越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。

83、我们在和另一个人说话的时候,总是希望有所回应。

82、如果一个人提出了明确的请求,却没有提及感受和需要,也有可能导致交流的困难。

81、使用抽象的语言还会使我们无法深入了解自己。

80、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。

79、如果我只是提醒自己要避免什么,而不清楚自己可以做什么,会有怎样的后果。

78、首先,清楚地告诉对方,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。

77、通过不带敌意地分享彼此的观念,她们增进了理解,发展了友谊。

76、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、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,但无法为他人负责。

75、真诚待人比委曲求全更为可贵。如果别人感到不安,我们可以认真地倾听,但无须责备自己。

74、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,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:

第一阶段:情感的奴隶。——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。

第二阶段:面目可憎。——此时,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。

第三阶段:生活的主人。——我们意识到,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、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,但无法为他人负责。与此同时,我们还认识到,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。

73、一个人如果无法说出自己的需要,会是多么的痛苦!

72、如果直接说出需要,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。

71、一旦把照顾他人当作最高职责,她们也就会倾向于忽视个人的需要。

70、非暴力沟通把需要看作是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,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行为。一种要素是否被当作需要,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生命的健康成长。

69、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,而不指责对方,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。

68、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,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。

67、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。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。

66、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、愿望、期待以及想法,我们不再指责他人,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。

65、听到不中听的话时,我们有四种选择:

第一种,认为自己犯了错误。

第二种,指责对方。

第三种,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。

第四种,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。

64、我们的需要和期待,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,导致了我们的感受。

63、工作中示弱也有助于解决问题。

62、表达内心的感受,不仅可以促进亲情,还可以改善工作。

61、一旦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,他很可能就会觉得委屈并退缩,这样,双方的关系甚至会更加疏远。

60、心理学家罗洛·梅(Rollo May)认为:“成熟的人十分敏锐,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,不论是热情奔放,还是柔和舒缓,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。”

59、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,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,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。

58、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,观察他人及其行为,而不评判、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,是难以做到的。

57、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(J.Krishnamurti)曾经说,“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。”

56、正面或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。

55、语义学家温德尔·约翰逊(Wendell Johnson)认为,用静态的语言捕捉变动不居的现实,会造成许多困扰。

54、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。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。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,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,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。

53、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。

52、如果一个人选择新的生活,是为了追求幸福,而非为了逃避惩罚,那他的行为就符合所有人的利益。

51、我可以提出各种要求,但无法强迫孩子们按我的期待生活。

50、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。

49、一旦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,我们就成了危险人物。

48、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。

47、我们对自己的思想、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。

46、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。在《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》一书中,作者丹·格林伯格(Dan Greenberg)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。

45、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,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。

44、科罗拉多大学心理学教授O.J.哈维(O.J. Harvey)

43、什么是可贵的品质,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。

42、屈服于外部或内部的压力,很可能使他们心怀怨恨,并厌恶自己。

41、我一心分析和确定错误的性质,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。

40、语言使我们陷于是非之中。它擅长将人分类,把人看作好人或坏人,正常或不正常,负责任或不负责任,聪明或愚蠢,等等。

39、苏菲派诗人鲁米写道:“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,有片田野。我将在那里见你。”

38、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,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,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。

37、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。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,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,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。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,我称为“异化的沟通方式”。

36、我能够全神贯注地体会那个男人当时的感受和需要。

35、在实际的对话中,静静的倾听、故事、幽默、姿势等,使双方的交流比书中浓缩之后的对话显得自然。

34、在世界各地,非暴力沟通被用来协调各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。

33、它与医疗活动相辅相成,我真是喜出望外。随着更频繁地投入非暴力沟通之舞,我更加热爱工作,并深得其乐。

32、我努力帮她寻找生活的乐趣,是她得到的最大帮助。

31、非暴力沟通帮助我敏锐地觉察他们的需要,了解特定的时刻他们需要听些什么。——医生学员

30、也许一天中要提醒他一百次,但他一般都会重新开始认真听课。

29、无论自我对话、与人交谈,还是小组讨论,非暴力沟通都能使我们心存爱意。

28、使用非暴力沟通时,表达自己或倾听他人,都是好的开端。但需要牢记的是,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,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,并根据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。

27、保持对这两方面的关注,并帮助他人也这么做,双方便可持续互动,直至情意相通。

26、非暴力沟通的另一方面是借助它们关切地倾听。

首先通过体会他人此刻的观察、感受和需要,与他们建立联系。

然后聆听他们的请求,来发现做什么可以帮助他们。

25、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:

首先,留意发生的事情。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,而不判断或评估。

接着,表达感受。

然后,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。

最后,提出具体的要求。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,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,来满足我们。

24、我们的行为,是出于由衷的喜悦。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。

23、由于主流文化的影响,我迷失了方向。于是,我想借非暴力沟通来看清并专注于自己的人生选择。

22、虽然我称非暴力沟通为“沟通方式”,但它不只是沟通方式。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,使我们专注于更可能满足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。

21、通过强调倾听——倾听自己及他人,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、关注与爱,使人乐于互助。

20、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、感受及需要,而不反驳他人,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,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。

19、我们都能聆听到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。

18、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。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,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、感受和愿望,有意识地使用语言。我们既诚实、清晰地表达自己,又尊重与倾听他人。

17、非暴力沟通没有任何新的主张,它所吸纳的内容,都有悠久的历史。它的目的正是提醒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,让爱融入生活。

16、这里借用甘地曾用过的“非暴力”一词,来指暴力消退后,自然流露的爱。在一些地区,这种沟通方式被称为“爱的语言”;在本书中,“NVC”指非暴力沟通或爱的语言。

15、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“暴力”的,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。

14、我不会轻易害怕。那不是我勇敢,而是我知道,他们也是人,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。

——艾提·海勒申

13、如果今天的世界是无情的,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。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。而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。

12、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。让尊重、理解、欣赏、感激、慈悲和友情,而非自私自利、贪婪、憎恨、偏见、怀疑和敌意,来主导生活。

11、恐惧无法带来和平。

10、除非从我做起,我们的梦想就不可能实现。不幸的是,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先开始改变。

9、阿伦·甘地的祖父曾提倡:“让梦想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转变得以实现。”

8、《非暴力沟通》中文版的出版能够有助于我们发现生命的美与力量,不仅使我们内心的创伤痊愈,而且还能使我们人际关系中的创伤痊愈。

7、人们常说:“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。”我深信,爱的能力取决于审美能力。

6、运用非暴力沟通,我们将能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,从而促进倾听、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。

5、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,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。

4、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,所以他们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。这或许是暴力的蝴蝶效应吧。

3、阮胤华:由于认为自己‘应该’做到许多事情,我不停地指责自己、命令自己、要求自己。这不可避免地导致内在的分裂与不满。而非暴力沟通提醒我倾听内心中不同的声音,以及它们所反映的需要——这促进了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。

2、我激励自己的方式无意中促成了自我憎恨。

1、终于有一天,我发现,我的人生可以对生命的美丽作出反应。当我看到了美——自己、他人以及其他生命的美,我心中充满了柔情,也找回了生活的热情与活力。



 美句记忆


评论(1)

热度(1)